学术动态Academic

  • 近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田维乾组研发了新型纳米纤维素基强韧离子-电子双导水凝胶膜,并将其作为界面层用于稳定锌离子电池锌负极。相关研究成果以“Tough MXene-Cellulose Nanofibril Ionotronic Dual-Network Hydrogel Films for Stable Zinc Anodes”为题发表在国际纳米科学综合刊ACS Nano。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是中国海洋大学,学院田维乾、王焕磊为通讯作者,2022级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孟宇为第一作者。论文题目及作者信息该研究设计构筑了一种MXene-CNF基强韧离子-电子双导水凝胶膜,其面内韧性高达18.39 MJ m-3,面内/外杨氏模量分别达0.85 GPa和3.65 GPa,离子/电子导电率为0.52 mS cm−1/1.53 S cm−1;该水凝胶膜对Zn2+表现出高结合能(1.33 eV)和低迁移能垒(0.24 eV),有效促进了Zn2+的均匀沉积。研究结果表明,该MXene-CNF基强韧离子-电子双导水凝胶膜所呈现的强力学-导离子-导电子耦合性能,有效协同调控了锌负极表面的应力场-离子场
  • 2025年4月9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百川讲坛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12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坛邀请了京博研究院高分子化学研究中心主任柳庆春博士担任主讲人,以“工业橡胶的合成与应用”为题展开讲述。柳庆春博士介绍了橡胶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下游行业关注的性能特点,详细介绍了数种工业橡胶的合成及其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应用。他展示了当前橡胶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着重分享了京博集团在合成橡胶领域的创新成果,尤其是京博集团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张立群院士团队合作开发的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的最新进展。讲座引发了在场师生浓厚的兴趣,在讨论环节中,多名师生踊跃提问,柳庆春博士进行了耐心详细的解答,并就橡胶合成工艺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简介:柳庆春,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在2009年完成塑料相关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加入朗盛化学公司工业橡胶制品部(现为阿朗新科公司),历任研究员、研发经理、技术市场经理等职务。2021年加入京博研究院后,从事橡塑材料的研究与技术管理工作。目前他担任京博研究院高分子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山东省高性能聚烯烃材料与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守刚教授团队在海洋装备自供电防污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以“Regulating Contact Electrification and Charge Retention Capability wi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in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for Self-powered Sewage Treatment”为题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IF:18.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守刚教授为通讯作者,2021级博士研究生孙霄为第一作者。摩擦纳米发电机用于海洋风能收集及自供电防污海洋生物污损存在面积大、分布广、距离远、扩散性强等特点,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当前,电催化防污技术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存在制造及应用成本较高、远洋电网线路搭建困难、电力能源消耗较大等缺点,亟需开发新型电化学杀菌防污系统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收集方式,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可以收集海洋环境中的波浪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并将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