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Academic

  • 2025年4月9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主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的百川讲坛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12会议室开讲。本次讲坛邀请了京博研究院高分子化学研究中心主任柳庆春博士担任主讲人,以“工业橡胶的合成与应用”为题展开讲述。柳庆春博士介绍了橡胶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下游行业关注的性能特点,详细介绍了数种工业橡胶的合成及其在不同工业领域的应用。他展示了当前橡胶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着重分享了京博集团在合成橡胶领域的创新成果,尤其是京博集团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与张立群院士团队合作开发的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的最新进展。讲座引发了在场师生浓厚的兴趣,在讨论环节中,多名师生踊跃提问,柳庆春博士进行了耐心详细的解答,并就橡胶合成工艺与应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简介:柳庆春,2007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在2009年完成塑料相关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加入朗盛化学公司工业橡胶制品部(现为阿朗新科公司),历任研究员、研发经理、技术市场经理等职务。2021年加入京博研究院后,从事橡塑材料的研究与技术管理工作。目前他担任京博研究院高分子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山东省高性能聚烯烃材料与
  •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守刚教授团队在海洋装备自供电防污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论文以“Regulating Contact Electrification and Charge Retention Capability wi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in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for Self-powered Sewage Treatment”为题发表在国际顶尖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IF:18.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守刚教授为通讯作者,2021级博士研究生孙霄为第一作者。摩擦纳米发电机用于海洋风能收集及自供电防污海洋生物污损存在面积大、分布广、距离远、扩散性强等特点,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当前,电催化防污技术虽已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存在制造及应用成本较高、远洋电网线路搭建困难、电力能源消耗较大等缺点,亟需开发新型电化学杀菌防污系统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收集方式,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可以收集海洋环境中的波浪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并将其转
  • 近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崔洪芝教授课题组在太阳能海水淡化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论文以“Biomimetic MicroNanostructured Evaporator with Dual-Transition-Metal MXene for Efficient Solar Steam Generation and Multifunctional Salt Harvesting”为题发表于国际顶尖期刊《Nano-Micro Letters》(IF=31.6)。太阳能驱动的界面蒸发是解决全球淡水短缺问题最具吸引力的方法之一。然而,在蒸发器中协同实现高蒸发率、有效盐分收集和多功能性,仍然是一项关键挑战。MXene 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材料,具有丰富的表面官能团、耐腐蚀性、抗菌性,以及成分、带隙和功函数的可调性,为其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实现多功能性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恶劣环境,包括高太阳辐照强度、风化、低温结冰、粉尘、生物污染等导致了蒸发器的效率和稳定性大幅降低。针对以上挑战,崔洪芝教授团队以具有超疏防污性能的蝉翼结构为灵感,设计并构建了一种具有仿生微结构的光热超疏水复合陶瓷膜。其中,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