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4月29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绿色高分子材料》课程思政示范课公开课及工作坊活动。课程由学院副教授刘志承主讲,副院长王焕磊、各专业负责人、教学督导团成员及青年教师代表共同参与听课与研讨。
公开课上,刘志承老师以科幻电影《蜘蛛侠》中蜘蛛丝的奇异性能为生动切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征与性能优势,系统阐述了蜘蛛丝、蚕丝等绿色高分子材料的科学原理及前沿应用。通过精选近年来国际国内重要科研案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全球视野与学科交叉思维,更以生动实例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意识。课堂中,刘志承老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蚕丝等传统高分子材料背后的文化积淀与现实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时代使命感。通过展示我国在绿色高分子材料领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与创新团队风采,生动诠释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命题,激励青年学子以家国情怀书写科技强国新篇章。课程在知识传授中融入价值引领,在科技创新中彰显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工科课程思政的人文与科技双螺旋融合的育人特色,为材料学科课程思政探索了新范式。
刘志承老师授课
公开课后,接续开设的工作坊由王焕磊主持,刘志承老师围绕《绿色高分子材料》的“三阶思政”教学设计进行了系统解析:在基础层面,通过科技伦理案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进阶层面,紧扣国家战略需求,培养绿色发展观与战略思维能力;在升华层面,挖掘古代丝绸高分子智慧,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随后的交流讨论中,参会教师围绕“如何将工程案例与科学前沿转化为课堂素材”“如何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如何提升课堂互动性与思政实效性”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充分展现了学院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高度重视与积极探索。本次示范公开课与专题工作坊通过“生活情境引发思考、科技前沿强化使命、历史文化培根铸魂”的三重路径,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方面的同频共振。
课后交流
下一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强化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不断探索理工科思政育人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材料科技人才,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合影
文/图:刘志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