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原材料化学)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专业概况:本专业前身是材料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是我院建院之初的第一个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50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为更好地适应未来材料发展和社会需求,2016年将材料化学专业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使其兼顾材料类和工程类的学科特征,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目前拥有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学术造诣高的师资队伍,拥有德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省部级人才10余人。借助我校海洋学科优势平台,专业将材料科学和海洋科技交叉融合,凸显海洋特色。同时,专业还充分跟踪材料科学发展前沿趋势,形成材料加工、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等领域的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海洋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后可到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单位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特别是涉海材料领域)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产品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合成与制备工艺学、材料性能、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成形加工、材料腐蚀与防护技术、海洋材料、新型功能材料、金属材料概论、纳米材料概论等,其中在专业课层面特别开设“海洋材料”和“材料加工”两个特色模块。
就业情况:毕业后可在海洋、材料、化工、能源、电子信息、冶金、航空航天及军事等与材料相关的企事业部门,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改进、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可胜任学校和科研单位的实验研究及教学等工作。另外,本专业的升学率约为50%以上。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Polymeric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专业概况: 2004年6月设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50名左右,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2013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9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专业拥有业务精湛且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香港“香江学者”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获得者2人,校“青年英才工程”10人。拥有山东省精品课程4门,“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和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10余项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多篇山东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本专业始终把造就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己任,注重学科建设,结合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和中国海洋大学学科优势,将功能高分子材料与海洋科技相结合,形成了海洋应用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专业特色和研究方向。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掌握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知识,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伦理(职业)道德,具备海洋相关知识、能够从事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特别是涉海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及应用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反应工程、功能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工程、聚合物表征与分析、海洋工程材料、海洋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等。其中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和功能高分子材料三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由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组成的“功能高分子课程群”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就业情况:毕业生主要在海洋、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汽车、航空航天、新型建筑装饰材料、表面喷涂与包装、机械与运载、家用电器、电子电气等相关单位,从事与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相关的科学研究、新材料和新产品技术开发、工艺设备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可胜任学校和科研单位的实验研究、科技服务和教学等工作;可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检查与监督等工作。另外,本专业的升学率约为50%以上。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New 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
专业概况: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强化学科交叉,充分利用学校海洋学科整体优势,将材料科学与海洋科技、能源技术相融合,围绕能源收集、存储和应用,进行了“新能源材料”学科布局,开展海洋特色显著的能源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为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学院申请并于2024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同年获批青岛市高校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将于2024年首次招生。专业将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途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省部级人才10余位,专任教师均具有国际化科研背景,是一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师资队伍。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的宗旨,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和“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新兴产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坚实的理论与专业基础、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宽广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系统掌握以化学电源、氢能和太阳电池为重点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理论知识,实现与海洋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单位从事新能源、新材料、新器件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新能源材料合成与制备基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基础、电化学基础、固体物理、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化学电源原理及应用、氢能原理及应用、太阳电池原理及应用、计算材料学等,其中在专业教育层面特别开设“化学电源”、“氢能”、“太阳能电池”和“海洋能源前沿交叉”四个特色模块。
就业情况:毕业生适宜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以及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器件设计及相关管理工作;可胜任学校和科研单位的实验研究、科技服务和教学等工作;可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行政管理、质量检查与监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