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学院学子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获佳绩

发布时间:2025-08-01信息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浏览次数:12

712日至14日,“建行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决赛在山东科技大学青岛校区举行。学院参赛作品获金奖1项、铜奖2项,创学院参加该赛事以来的最佳成绩。

本届大赛由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多个省直部门主办、山东科技大学承办,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赞助支持,吸引了全省157所高校、35所中职学校的56.96万个项目报名,累计参赛学生人次达214.74万,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864个项目进入决赛阶段,评审产生金奖项目340个。获奖项目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性,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经校赛选拔、省赛网评、省级复赛和决赛的层层角逐,学院3个项目脱颖而出。《碳海筑梦——海藻基功能碳材料绿色智造领航者》项目获得金奖,《深蓝极盾——新型海洋极地防护系统的引领者》《“氢”洁世界,“能”创未来——工业级电解水制氢MOFs催化剂设计与系统集成》2个项目获得铜奖。


附参赛项目介绍

金奖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碳海筑梦——海藻基功能碳材料绿色智造领航者

团队成员:2023级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邱程龙、2022级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祝春柳、2024 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史淇森、2024级材料工程兰文皓、2024级材料工程张凯、2024 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姜玮娜、2022级材料工程汪新宇、2024级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张亚飞、2024级材料工程杜继昌

指导教师:王焕磊

项目介绍:碳海筑梦团队立足海洋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率先攻克碳材料绿色制备难题。团队创新性开发出了无氢氧化钾活化多孔碳制备体系,通过“海藻绿色溶解技术”简化预处理流程,结合“多糖定向交联技术”实现孔隙结构精准调控,彻底解决碳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面临的高污染、高能耗及设备腐蚀三大行业痛点。基于上述突破,团队推出覆盖新能源与环保领域的“碳海”系列产品,相较于传统行业产品,性能获得大幅提升,目前项目已申请多项专利,发表多篇高水平SCI论文,并获权威机构认证,相关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目前,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相关产业化合作,为新能源电池、超级电容器及环境治理提供国产化绿色解决方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铜奖项目介绍

项目名称:深蓝极盾——新型海洋极地防护系统的引领者

团队成员:2024级资源与环境李德华、2023级材料工程刘嘉骏、202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韩振邦 、2023级材料工程薛家梁、2023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刘晓蕾、2023级材料工程张子龙、202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相皓、202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唐照国、202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张俊洁、2024级材料工程马凤仪、202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白玉洁 、202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刘洪菲

指导教师:崔中雨、王祥宇、李燚周、满成、逄昆

项目介绍:腐蚀防护是我国舰船、深远海装备等重点前沿领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撑行业。本团队针对行业痛点,依托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海洋大数据中心集群系统,研发了适用于极地并延伸至全海域的智能化阴极保护腐蚀防护系统:(1)创新性研发了适用于极地海域的溶解阳极、智能化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装置,填补了我国在极地环境阴极保护相关产品的空白;(2)基于全海域腐蚀数据库和仿真模拟,设计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阴极保护系统,有效解决传统阴极保护设计难以适用当今复杂材料体系和服役环境的问题。本项目旨在引领高校人才教育培养范式深刻变革,推动院校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秉承为客户解决需求,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宗旨,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带动区域海洋材料防护行业经济发展,为就业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项目名称:“氢”洁世界,“能”创未来——工业级电解水制氢MOFs催化剂设计与系统集成

团队成员:2023级资源与环境陈恺悦、2024级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倪腾嘉、2023级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张灿辉、202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杨宁、2024级材料科学与工程江文啸

指导教师:黄明华、代水星、初蕾

项目介绍:团队构筑出具有优异OER催化性能的S-NiFe催化剂,采用双金属NiFeMOF催化剂作为基础模型,引入具有强电负性的S原子,打破传统MOF结构中的MO6配位模式,进而构造新颖的MO5S1配位模式,实现S原子和催化剂表面的高活性Ni位点配位,并结合电化学测试、先进的原位/非原位表征技术以及DFT理论分析模拟计算手段将“金属M位点调控-表面工程-电子结构工程”集于一体,实现了表面Ni位点组分、电子结构以及微观结构的精准调控。


/图:王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