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至6月29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作品评审工作在北京科技大学进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推荐的《一种高强抗疲劳铝合金的稀土微合金化及热处理协同改性技术》项目入围并斩获国家级三等奖,创历史新高。
据悉,本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发起,以东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为依托,定期举办,由各高校轮流承办。竞赛面向全国冶金、材料、化工、资源、能源、环境等专业在读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旨在动员和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性科普事业,培养大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拓宽大学生专业知识边界;锻炼大学生工艺操作技能,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化两链融合在人才培养中作用。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专家委员会根据作品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和经济性等指标,对本届竞赛申报的2383项作品评审,最终推荐进入决赛作品共计479项,其中科技创新类433项,创意设计类46项;拟授三等奖作品共计484项,其中科技创新类438项,创意设计类46项。
团队现场测试
参赛项目:一种高强抗疲劳铝合金的稀土微合金化及热处理协同改性技术
团队成员:李德华、刘嘉骏、韩振邦、张俊洁
指导教师:崔中雨、王祥宇
项目介绍:项目针对7xxx系高强铝合金的增材成形质量较差甚至不可增材的“卡脖子”问题,通过设计合金中不同元素含量,尝试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成分配比,以达到在保证一定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减少甚至消除热裂纹等缺陷,优化抗疲劳性能。施加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发挥析出强化、固溶强化、细晶强化和位错强化的最佳效果,大幅提升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成形样品的综合性能。
文:李德华
图:刘嘉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