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7月26日至8月15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循红色足迹——学习‘人民楷模’朱彦夫精神”实践团深入山东淄博沂源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采访朱彦夫、参观朱彦夫教育基地、召开宣讲会、展开志愿服务、化身讲解员的方式,学习并践行朱彦夫精神,旨在瞻谒往昔峥嵘,探寻朱彦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图为实践团在采访朱彦夫通讯员崔传生供图)
7月26日,实践团来到朱老家中拜访,聆听他亲自讲述的红色青春以及对当代青年的谆谆教诲。他回忆起当兵作战的初心就是贡献自己的生命,贡献自己仅有的一份力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与敌人殊死搏斗,身受重伤,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放弃了荣军院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家乡参与扶贫建设,没有手的他却把人民的事办得更实,没有脚的他却为群众蹚出了一条幸福路。从朱彦夫身上,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一名铁骨铮铮的战士为国牺牲一切的决心。他告诫青年人,首先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安全,并且将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8月1日,实践团的七名成员来到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朱彦夫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朱彦夫的孙子朱帅宗为实践团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讲解。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到不忘初心、奉献家乡,再到克服重重困难写成自传体长篇小说,他用一生践行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更全面深刻地学习朱老的精神,感悟朱老精神的当代价值,实践团采访了张家泉村的赵圣贵和朱彦夫教育基地的讲解员周艳娜,在采访中团队成员们深刻感悟到了朱老对党忠诚、一心为民、敢于担当、自强不息的精神,并且思考当代青年人学习朱彦夫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精神感染了陪同朱老一起为家乡拼搏奋斗的人们,也感染了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他们都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朱老的这一精神,将理念化为了行动。
(图为实践团召开宣讲会通讯员任烁颖供图)
从8月1日起,实践团在张家泉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为村民办实事。打扫卫生、接听电话、为游客登记和测量体温……实践团成员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团队成员还担任了教育基地的志愿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朱老的事迹、传承朱老的精神,从朱彦夫旧居的点滴生活,到农民夜校的简朴学业,再到教育基地更全面丰富的展览,每一处都是感受朱彦夫精神最好的地方。经过前期走访,实践团深入张家泉村,挨家挨户进行拜访,了解了村民所需,开展了学习经验分享和健康知识普及两场讲座,实践团成员分别从各阶段的学习经验、海洋知识科普、中国海洋大学的校园宣传介绍以及青少年、老年人常见的健康知识展开了讲解。到场的村民认真听讲,受益匪浅。经过这两场讲座,实践团对朱彦夫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服务乡村、奉献乡村。
(图为线上宣讲会召开通讯员李艾莲供图)
8月15日,实践团举办了线上宣讲会,参会人员达50人。实践团成员分别从实践过程、朱彦夫精神解读以及实践感悟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并总结。回顾两周的实践活动,成员们感悟良多,认为此次实践不虚此行。最后,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蒲帅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万晋老师为我们的线上宣讲和整个实践活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图为实践团在朱彦夫世纪展览馆前合影通讯员唐宝凝供图)
通过为期两周的实践活动,中国海洋大学“循红色足迹——学习‘人民楷模’朱彦夫精神”实践团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朱彦夫的精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也提升了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他们不仅学习了朱老的精神,并且在身体力行的行动中践行了这一精神,为家乡的蓬勃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习总书记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朱彦夫是一团火,他时时温暖着别人;朱彦夫是一盏灯,他时刻照亮着别人;朱彦夫是一面旗,他永远召唤着人们!
正是一名共产党员勇于担当、务实为民的高尚情怀使得没有手的他,却把群众的事办的更实;没有脚的他,却为群众趟出了一条幸福路!今天,我们昂首阔步走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朱彦夫“对党忠诚、一心为民、敢于担当、自强不息”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接过共产主义大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通讯员崔华绮李艾莲)